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格式
課程編号 課程中文名稱(黑體小4号字) 學時/ 學分
英文譯名:(宋體10号字)
适用領域:(宋體10号字)
任課教師:(宋體10号字)
教學目的:(說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主要讓研究生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宋體10号字)
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包括課堂授課、課堂讨論、實驗、上機等)(宋體10号字)
教學主要内容及對學生的要求:(含先修知識、學習内容、實驗内容等)(宋體10号字)
内容摘要:(300-500字)(宋體10号字)
考核方式:(開卷、閉卷;筆試、口試;實驗、上機操作、設計圖;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等)(宋體10号字)
主要參考書目:教材名稱. 主編姓名. 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宋體10号字)
(此處填寫本課程使用主要參考書目、文獻及學生必讀參考書籍、資料等)(宋體10号字)
行距:固定值18磅
附件2:
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參考模闆
ΧΧΧΧ ΧΧΧΧΧΧ 32學時/ 2學分
英文譯名:ΧΧΧΧΧΧ
适用領域:ΧΧΧΧΧΧΧ
任課教師:ΧΧΧ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機械仿真技術的發展、研究内容和體系結構,掌握數字化設計、數字化仿真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使學生具有運用機械仿真技術進行産品數字化設計、數字化仿真和優化設計的能力。
教學方式及學時分配:課堂授課26學時、課堂讨論6學時
學時 | 教學内容 | 教學方式 |
2 | 機械仿真技術引論、現狀與發展趨勢、學科體系和技術特點 | 授課 |
2 | 機械仿真系統的組成和建立方法 | 授課 |
2 | 機械仿真圖形學的研究内容、圖形變換、圖形裁剪、圖形渲染等。 | 授課 |
2 | 機械仿真形體的表示,線框、曲面及實體造型技術。 | 授課 |
2 | 參數化造型技術與數字化裝配技術 | 授課 |
2 | 産品數據與數據交換标準、主流數字化造型軟件 | 課堂讨論 |
2 | 數字化仿真技術及其分類、數字化仿真的基本步驟、數字化仿真方法 | 授課 |
2 | 機械仿真主流分析軟件 | 課堂讨論 |
2 | 模具成型過程的數字化仿真 | 實驗 |
2 | 結構件斷裂過程的數字化仿真 | 實驗 |
2 | 機械系統人機界面設計數字化仿真 | 課堂讨論 |
2 | 虛拟現實技術、機械設備虛拟裝配數字化仿真 | 授課 |
4 | 複雜系統的仿真設計與技術實現 | 授課 |
2 | 虛拟樣機技術概述、虛拟樣機分析軟件介紹 | 授課 |
2 | 逆向工程技術、實物逆向工程及其應用 | 授課 |
教學主要内容及對學生的要求:
先修知識:ΧΧΧΧ(課程名稱)
學習内容:本課程從機械産品數字化開發的角度出發,系統地介紹數字化設計和數字化仿真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要求學生了解機械仿真技術的發展、研究内容和體系結構,掌握數字化設計和數字化仿真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并能夠從事機械産品的數字化仿真研究工作。
實驗内容:包括模具成型過程的數字化仿真和結構件斷裂過程的數字化仿真兩個部分。要求學生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
内容摘要:機械仿真技術是以産品數字化模型為基礎的數字化設計技術、數字化制造技術和數字化仿真技術的集合。本課程從機械産品數字化開發的角度出發,系統地介紹數字化設計和數字化仿真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産品數字化開發技術概述、研究内容和體系結構;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系統發展簡史及軟硬件組成;計算機圖形變換、圖形剪輯、圖形渲染;數字化形體的表示、線框、曲面及實體造型技術;産品的特征及參數化建模技術、産品數字化裝配技術;數字化仿真技術及主流仿真軟件;模具成型過程的數字化仿真、材料斷裂過程的數字化仿真;機械系統人機界面設計數字化仿真;虛拟現實技術、機械設備虛拟裝配數字化仿真;複雜系統的仿真設計與技術實現;逆向工程技術、實物逆向工程及其應用。
考核方式:大作業
主要參考書目:
[1]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蘇春.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2] 機構CAD與仿真技術. 王知行等.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