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訓創新實踐中心

時間:2010-12-20作者:文章來源:伟德官网地址多少浏覽:8089

一、中心創建的重要意義

我校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近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蓬勃開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創新推動,打造品牌”為顯著特征的學生科創工作新格局。如何全方位服務于理工科院校人文學生的成長成才,打造人文學院學生科技創新的品牌,是多年來困擾人文學院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随着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長,就業形勢較過去更為嚴峻,面對激烈的競争形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尤為重要。根據學校的奮鬥目标和“三海一核”的辦學特色,結合人文學院新時期學科專業的優勢和特點,學院提出創建大學生賽訓創新實踐中心。中心的創建将為人文學院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鍛煉與發展平台,同時為學校相關科技創新賽事與競賽提供實訓平台。中心的創建将會凸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真正将“辦教育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通過賽訓創新中心搭建的發展平台,着力培育人文學院學生的核心能力,提升人文學院學生的核心競争力。如果中心獲得立項支持建設,也将開創研究型大學學生專業素質培養和職業技能培養有機結合之先河,探索學生全方位成長成才發展的新模式,也是學校構建精英教育體系的有力探索和嘗試。

二、中心創建的發展目标

賽訓創新中心将緊密結合人文學院的學科專業特色,瞄準“三海一核”戰略領域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建設,依托學院骨幹教師,着力打造“創新學習、創新競賽、創新培訓、創新課程”四位一體的學生競賽與實訓創新平台,緊緊抓住學生核心能力培養這條主線,以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以人文知識競賽、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競賽、法律知識競賽、挑戰杯哲社類校内賽、應用文寫作比賽、禮儀風采比賽、辯論賽、演講賽等一系列賽事為依托,構建“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管,賽訓一體”的中心運作模式,實現“四個一”的中心發展目标,即“開設一批創新課程,打造一批精品賽事,推出一批人文名師,培養一批人文精英”。同時,輻射牽引其他學院學生加入中心,共同成長與進步,為學校整體人文氛圍的營造和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多做貢獻。

三、中心創建的基礎條件

人文學院設有政治學系、法律系、應用心理學系、社會學系、船舶與海洋法律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人文學院是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基地、黑龍江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十一五”以來,人文學院共獲得基礎建設資金投入200餘萬元,先後建立了案例讨論室、學術報告廳、模拟法庭室、應用心理學綜合實驗室,學院建有電子閱覽室和信息資料中心,藏書4萬餘冊,訂閱國外内各種學術期刊168種。人文學院現有調研協會、科學發展觀研習社、創業社團、人文講壇等大學生社團和活動協會,有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等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與道外區、平房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創新中心建立後将進一步整合有關資源,為中心的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載體。

四、中心創建的主要工作

緊緊圍繞學校“三海一核”辦學特色和辦學方略,緊緊圍繞學校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标,緊緊圍繞學校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高等教育大發展、國防科技新跨越、海洋資源大開發、造船強國新目标、核電發展新局面、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兩化融合新使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等),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培訓、知識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文科學生的核心能力,錘煉專業素質,練就職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磨練創新思維。具體而言:一方面,使人文學院的學生在強化專業素質的同時,結合國家、行業、學校、學院的需求練就過硬的職業技能,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學院有關政策和資源,依托學院的研究所、基地、中心,深入挖掘專業内涵,通過賽訓中心的培養和磨練,把創新思維的培養、專業素質的培養、職業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學術研究與寫作能力、全球化視野、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等等。

通過知識競賽、課程培訓和專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競賽,不斷擴大人文社會科學在學校的影響力,不斷豐富人文學院學生專業教育的内涵,努力探索符合學校辦學方略、發展特色和人文學科特點的實訓競賽與實踐項目,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專兼職教師為指導的創新性團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開設船舶與海洋法律實務、創業思維與實踐、企業員工心理援助計劃等創新課程,探索開設與學生職業技能緊密相關的培訓課程,如公文寫作課程、行業特色英語課程、行業特色概論課程、司法考試與實踐培訓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培訓課程、公務員考試培訓課程、中小企業法律咨詢與實務、法律援助課程等等。

通過賽訓中心的平台鍛煉,積極為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行業領域輸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積極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服務于和諧社會的發展和建設,着力構建以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為中心的“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管,賽訓一體”的綜合性發展平台。

賽訓創新中心的建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為目标,以“三段式”(初級階段-發展階段-提高階段)遞進發展為線索,開展中心創建後的各項工作。具體構想如下:

初級階段:其主要特征是“以賽代訓”。基本目标:以賽促學,舉辦賽事,廣泛參與,開展講座。主要面向人文學院各年級本科生兼顧研究生,主要開展人文知識競賽、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啟航杯調研報告撰寫、應用文寫作大賽、挑戰杯哲社類校内賽、公共關系大賽、“理律杯”模拟法庭競賽等賽事,通過賽事牽引和帶動教師和學生加入中心開展創新競賽活動,通過打造具有人文特點的競賽品牌,提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在相關領域和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通過比賽讓參與賽訓創新中心的學生積累經驗、開拓視野;舉辦針對開展相關競賽的講座,開拓學生創新思維。

發展階段其主要特征是“賽訓結合”。基本目标:以賽促教,課程培訓,精品賽事,内涵拓展。面向全校2-3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進一步提升賽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着力推動賽事的内涵式發展,總結經驗,聯合推廣,開展系列有影響力的培訓課程。使賽訓中心組織開展的競賽和課程培訓真正形成品牌,不斷增強賽訓中心的實力。通過開展品牌課程培訓,打造和培養一批緻力于學生核心能力培養和提升的教師團隊和學生社團,将學習、創新、培訓的視角逐漸向“三海一核”領域、工業化、信息化、國防現代化領域延伸。中心成為學校參與“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哲學社會科學類項目)、人文學科知識區域賽等重要依托發展平台。

提高階段:其主要特征是“賽訓一體”。基本目标:以賽促管,校企合作,課程牽引,全面發展。面向全校2-3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本階段指導學生和創新團隊進一步總結賽事推廣的經驗,形成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賽事活動,結合專業學習的特點,緊緊抓住核心能力提升的主線,開展專業素質提升和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課程,将學習創新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推廣。通過調研行業發展的需求,開展職業技能的訓練、講座、課程、競賽,形成“學技能、練技能、強技能、賽技能”的良好學風,為企業人才需求量身設計專業素養提升和職業技能培養方案,努力探索和搭建“專職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平台。通過競賽、培訓、合作,為學院富有實踐特色的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五、組織機構及管理體系、分工情況

大學生創新基地實行校、院兩級管理,設基地主任兼項目建設組長1人,由人文學院副院長兼任,設項目建設副組長1人,由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兼任,實行全面開放。嚴格執行由學院統一制定的創新活動管理辦法和配套政策。

六、運行機制和模式

創新中心由副院長直接領導,學院黨委副書記協助抓總,中心主任、副主任組成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協調開展相關工作,共同負責中心的建設及重大問題決策,并完成以下工作:

1.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和配套政策。

2.中心的運行經費由學院負責管理,統一制定經費管理辦法和使用政策。

3.在全院範圍内選拔高水平的創新教育課程任課教師,為創新中心配備一定數量的專兼職指導教師,制定認定任課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核算方法。

4.針對創新活動的展開,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和獎懲政策。

5.依托學院,面向全校開展競賽,定期舉辦學術活動、課程培訓、知識講座,為學生提供交流經驗、分享成果、共享資源、提升能力的平台。

6.每年向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書面報告創新中心建設情況,并附學生參加創新活動的記錄、總結報告、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相關支撐材料。

七、學生進入創新中心的申請程序

1.無需申請進入創新中心方式

創新中心組織課程培訓和講座,學生可以直接通過刷卡形式進入創新中心,中心配有教師和學生助理專職負責管理創新中心;

2.需要申請進入實驗室方式

有三種情況:一、學生帶自拟創新題目或者學生準備自主學習(第二課堂);二、學生帶經過國家、學校的相關部門批準的創新項目;三、加入中心專項工作創新團隊或社團。這三類學生,必須填寫申請書,經過中心教師、學生工作管理辦公室共同審核後,方可通過刷卡形式進入創新項目開發與競賽中心。

創新中心将精心挑選學生骨幹領取中心鑰匙,可以在沒有教師在中心的情況下,通過刷卡形式進入創新項目開發與競賽中心。

八、賽訓創新中心奮鬥目标

1.通過賽訓中心“創新學習、創新競賽、創新培訓、創新課程”四位一體的學生競賽與實訓創新平台,着力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全面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打通與行業特色、企業需求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通道。

(1)構建賽訓創新中心“三段式”遞進發展模式。

(2)搭建創新中心發展平台:滿精英教育、企業、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初級階段、發展階段、提高階段不同層次的創新競賽活動需求。

(3)按着創新中心“三段式”發展理念,開設系列創新課程與實踐訓練課程。

(4)每年面向全校開放創新中心,以及接待科技創新本科生、研究生可以達到3000人次以上,并可以進行專業素質提升和職業技能培訓創新項目的研究和開發。

2.通過人文知識競賽等賽事,突出“賽訓結合、賽訓一體”,磨練學生核心能力

(1)可開設20個創新性課程、培訓、講座、競賽項目;

(2)學生自主立項;

(3)合作企業立項;

(4)推出一批專業素質提升和職業技能培養的人文名師;

(5)基于項目形成若幹創新團隊和研究方向;

(6)參加校級以上競賽;

(7)指導參加創新的本科學生每年平均發表論文10篇以上,五年内獲國家級獎勵510項,每年組織校内學生創新交流活動一次,學生創新作品比賽一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