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書目:《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著,鄧正來譯)
主持人:張翠梅
主報告:雷虹(2015級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主評論:董喬喬(2015級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楊陽(2015級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參與老師:張翠梅 老師
陳福勝 老師
孫佳音 老師
張 輝老師
2015年12月3日,法理學第2期讀書會在主樓316會議室成功舉行。本次讀書會以“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為探讨書目,由張翠梅老師主持。2015級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董喬喬、楊陽、魏小師、趙宇鵬、國佳,2015級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雷虹以及2013、2014、2015級部分本科生參加了本次讀書會。
首先,主報告雷虹同學以“從無知說起――讀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為題進行了發言。雷虹同學以“無知”為切入點,對哈耶克的理論進行了分析。她主要從哈耶克社會理論的源起、哈耶克社會理論的基石:無知的知識觀、自由的前提:無知、無知與自生自發秩序、問題與反思五個部分進行,探究和分析無知與自由,以及無知與自生自發秩序的邏輯聯系,并對哈耶克對于風險是否存在反思、“有助益”是否暗含理性選擇、重構自生自發秩序可能面對的境況等問題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接下來,主評論董喬喬同學以“哈耶克的‘無知’觀――評《從無知說起》”為題,對主報告的發言和論文進行了評論。他詳細地梳理和分析了主報告論文的結構和内容,在指出其優點的同時,也指出了其不足的地方,并對主報告在文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他在最後指出,主報告的論文寫作思路、切入點的選擇都是值得學習的。
主評論楊陽同學則以“讀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幾點思考”為題進行了發言,他首先闡述了哈耶克的自由觀,主要從自由的内涵談起;進而他認為哈耶克的寫作進路并非從自由本身說起,而是通過論述“自生自發的社會秩序”來闡釋自由在社會中的價值;而且哈耶克對自由的理解是工具主義的和功利主義的,其論證思路是一種循環論證式的思路。
張翠梅老師首先肯定三位同學充分、用心的準備。她先解釋了選擇鄧正來先生這個譯本的原因,接着對主報告雷虹同學的論文和發言進行了點評,指出雷虹同學的論文結構相對規範,體系較為完整,雷虹同學以“無知”為切入點,也是頗為準确的,其立意、選題都是值得贊揚的,因為“無知”正是哈耶克在此書中所要闡述的核心問題之一;但是,主報告過于介紹和闡述哈耶克的觀點,相對自己的看法較少,這是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接着,張翠梅老師肯定董喬喬同學對主報告的論文和發言所做的充分而詳細的點評,亦肯定其批判與反思,但是其論文發言稿存在諸多摘要、腳注等格式不規範問題,而且過于糾纏于對主報告語句進行評論,以至于對主報告觀點的評價沒有被充分顯示出來。對楊陽同學的主評論,張翠梅老師認為其對工具主義的和功利主義的理解不準确,因此對哈耶克意義下的自由的理解存在錯誤。在評價完三位同學的發言之後,張翠梅老師講述了自己對于哈耶克這本書的理解。她指出哈耶克的理論體系始終以捍衛古典自由主義為立場,其所指出的“理性不及”及對唯理性建構主義的批判都極具重要的理論價值與意義,并補充闡述了自己對有學者将老子思想與哈耶克進行對比研究的看法。在談到哈耶克憲政思想時,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讨論,時值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的到來,此次讀書會具有了更多的意義。在讀書會的尾聲,陳福勝老師和孫佳音老師紛紛發言,肯定了同學們讀書的熱情,并語重心長地說,讀書需要堅持,不僅要保持量,更要注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