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下午2:00-4:00,人文學院第24期知識産權法學術沙龍暨2016網絡版權熱議問題交流會在主樓316舉行,此次沙龍的主題是數字版權下的技術措施與合理使用,由16級法學碩士生張奕檸作主題演講,法學系教師袁雪、陳斌和張冬老師,以及部分法學碩士生本科生積極參與了交流與切磋。
首先,張奕檸同學就技術措施與合理使用作了主題演講,介紹了版權保護技術措施與合理使用制度在網絡環境下的沖突,并對于沖突的解決提出相關建議,最後就金庸訴《此間少年》的著作權侵權案提出了著作權侵權法律邊界的讨論問題。
對此,陳斌老師提示,與陳興良訴數字圖書館案相類似的,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同樣潛存侵權風險,并通過金庸訴《此間少年》案指出合理使用制度在判定侵權時的确存在認定不清的問題。張冬老師進一步釋解,我國知識産權法的根本目标在于鼓勵創新福祉社會,為此給與了版權人和使用者一定的權利保障,以期平衡私權利益,促進本土産業可持續發展。期間,法學研究生鄭曉欣、宋曉陽、楊玉婷、趙靓婷,法學本科生林肖依、王含露、蔣芷如、牟群鵬、窦惠琳、劉茗、郭鑫、梁佳、楊甯歡、易夢迪、張延祥、常思齊和陳卓靜等同學踴躍提問、反問或評論,分别就手機遊戲、數據庫、同名小說存在的侵權風險、使用者權的設立以及其他相關國家的著作權侵權案例展開了熱烈而生動的讨論。
2016知識産權法學術沙龍徐徐落向帷幕,雖然窗外寒風刺骨,參會同學内心對科創的熱度依然映照在紅彤彤的臉龐上和意猶未盡的言語間。(撰稿人:張奕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