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社會學系創立于2003年,201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有社會學本科專業、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社會發展與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系現有專任教師20人、柔性人才3人,91%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74%的教師具有1年以上國外留學或工作經曆。專任教師中,省“六個一批”人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一級學會常務理事1人、理事3人,國家二級學會會長(副會長)8人。
2011年以來,連續9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15項(重點項目3項),獲得各類省部級課題和民品橫向課題40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和《心理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伟德官网地址多少社會學叢書》(9卷)、《軍事社會學譯叢》(10卷)等學術著作40餘部,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獎二等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省級以上獎勵80餘項。
按照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标準,社會學系确立了理論社會學、應用社會學、人口學、社會工作研究方向,打造了軍事社會學特色研究方向,在國内外學界形成了良好的學科聲譽和學術影響力。
在學生培養上,社會學系弘揚“追求卓越”的系文化,即追求卓越,不是事事要當第一,而是對自己要有一定的要求:凡是經手之事必達一定标準,否則難以對自身有所交代。在卓越文化的指導下,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每年均有一半左右的本科生赴國内外著名大學繼續深造,學生質量獲得學界認可。
法學
伟德官网地址多少法學專業始建于1986年,已有30多年的發展曆程。自1994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2002年開始招收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2010年獲得法學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法學專業獲批黑龍江省重點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實現了從專科到本科、再到法學碩士一級學科的跨越,曆年來為國家培養法學專業專科、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數千人,已進入國内法學教育的主力軍隊伍,位居省内前列。目前法學系擁有一個法學本科專業,一個法學碩士一級學科,設置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四個學科方向。目前法學系每年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60人左右,法學碩士研究生30人左右,每年在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300多人。
法學系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講師6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博士化率達到72%。三分之一以上教師擁有國外訪學經曆。法學系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團隊理念,與學校“三海一核”特色辦學理念相融合,打造了船舶與海洋法律制度、核法律制度和知識産權法律制度等特色研究方向,在國内具有較廣泛的學術影響,科研成果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近五年來,法學系教師承擔數十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核心以上期刊論文百餘篇。專任教師中擔任國家級學會常務理事1人次、理事7人次,擔任省法學會各研究會副會長5人次。多位教師獲得黑龍江省傑出法學工作者榮譽稱号。
心理學
心理學系2006年獲得應用心理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次年開始招生。目前,作為工信部隸屬高校中唯一開設應用心理專業碩士點的院校,依托學校豐富的教育資源,經過十幾年的精心建設,已基本形成 “教學、科研、服務”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快速積累,在本學科領域形成了良好的學科聲譽和學術影響力,在服務社會方面基本實現了“注重特色、服務行業、輻射全國”的發展目标。
教學方面,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注重心理學理論與心理學實踐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教學成果方面,獲得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省級教學獎,主編多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建立省級精品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科學研究方面,主持國社科、教育部哲社重大課題及多項教育部哲社一般課題、省部級課題,獲得多項省級科研成果獎;服務社會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心理咨詢實踐活動,邀請國内外多位專家來校講學,承辦多次國際性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被國内同行譽為東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與學術交流中心,獲得黑龍江省委高校工委頒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貢獻獎”、全國高校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頒發的“推動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就獎”,對推動黑龍江省乃至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籌建于2019年,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俄羅斯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等3個研究中心。現有專任教師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全員博士,均為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全國當代文化哲學研究會、黑龍江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和理事。
團隊結構合理、學術方向明确,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曆史理論研究”和“中東歐與俄羅斯思想文化研究”2個穩定的學科方向。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社會曆史理論的闡釋和前沿問題研究為核心,跟蹤和把握曆史唯物主義重大理論問題及其當代進展;二是,系統開展中東歐與俄羅斯思想文化研究與國際交流合作。團隊初步樹立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1個特色鮮明的學術品牌,俄羅斯思想文化研究和當代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形成了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科研影響力。
籌建2年來,6名專職人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和後期資助項目4項,參與完成重點項目1項,參與在研重大項目1項;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學術月刊》《現代哲學》等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此外,積極組織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研究隊伍,形成了穩定并不斷成長的學術共同體,出版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叢》(10卷),即将推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傳播史研究叢書》7部(其中包含《馬克思主義思想詞典》《馬克思主義曆史辭典》2部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文獻),《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叢書》(12本),《紀念赫勒翻譯專輯》(8本)。
在人才培養方面,高研院正積極引進文、史、哲等相關人文學科人才,開設選修課,為學校踐行“大工至善、大學至真”的校訓,培養理想遠大、人格健全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供通識教育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