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黑龍江省中東歐與俄羅斯思想文化學術交流基地活動之五,伟德官网地址多少林中路講壇第九講,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工作坊”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講座成功舉辦。本次講座主題為“貝爾哈茲論鮑曼”,主講嘉賓為拉籌伯大學榮休教授、四川大學、科廷大學教授彼得·貝爾哈茲(Peter Beilharz)。該講壇由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黑龍江省中東歐與俄羅斯思想文化學術交流基地聯合主辦。本次講壇采用Zoom在線會議和B站同步直播形式。來自廈門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黑龍江大學等國内外高校的師生共同收看了本次講座。
貝爾哈茲系澳大利亞著名社會理論家,哈佛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主席(1999-2000屆),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委員,自1988年起,接替阿格妮絲·赫勒(Agnes Heller)的拉籌伯大學教職,曆任拉籌伯大學教授(榮休)、科廷大學教授(文化與社會研究)、四川大學教授(批判理論研究)、利茲大學鮑曼研究中心訪問教授,耶魯大學文化社會學研究中心成員,主要從事批判理論、現代性等問題研究,曾先後出版著作二十餘部、發表文章兩百餘篇。此外,貝爾哈茲還是國際知名批判理論學刊《論題十一》(“Thesis Eleven”)創辦人、主編。該學刊是繼《新左派評論》(“New Left Review”,NLR)和《目标》(“Telos”)之後,英語學界最為重要、最具特色的批判理論研究陣地之一。
貝爾哈茲通過對《論題十一》雜志發展曆程、辦刊方向和未來規劃的介紹,開啟了本次講座。長期以來,貝爾哈茲教授十分關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的社會理論,先後出版了7部鮑曼研究文集、專著。在貝爾哈茲看來,西方理論界的鮑曼研究忽視了東歐生活經曆對其思想的重要影響。華沙大學副教授伊莎貝拉·瓦格納(Izabela Wagner)最近出版的《鮑曼傳》,通過大量的訪談和檔案材料,再現了鮑曼的早年生活。鮑曼曾因貧困先後當過伐木工人和交通警察,并且在軍隊中榮獲了大量功勳和榮譽。這些早年生活經曆深刻影響了鮑曼的思想立場和學術走向。相比而言,中國學界對鮑曼思想的研究雖然很多,但同樣集中于其晚期英文著作。有鑒于此,貝爾哈茲向大家介紹了鮑曼早期英文專著:《文化理論綱要》《階級與精英之間》《作為實踐的文化》《社會主義:積極的烏托邦》《邁向批判社會學》《解釋學與社會科學》《階級的回憶》。最後,貝爾哈茲教授讨論了鮑曼道德-倫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與康德倫理學之間的相似性。
貝爾哈茲教授的講座内容,引發了在線聽衆的熱烈讨論。大家圍繞鮑曼不同思想階段的連續性與差異性,與貝爾哈茲教授進行了深入探讨。整場講座持續三個多小時,由博士研究生李天朗主持,外語學院毛延生教授提供在線翻譯。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人文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和黑龍江省中東歐與俄羅斯思想文化學術交流基地,将在10月份進一步推出“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工作坊”系列活動之“國内學者、博士研究生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