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徐鳳林教授做客我院第13期林中路講壇

時間:2020-10-10作者:宣傳中心文章來源:人文學院浏覽:1410

        2020年10月9日,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俄羅斯哲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徐鳳林教授做客我院林中路講壇第13講,本次講座主題為:霍魯日的協同人學與儒家的成人之道我院杜宇鵬副教授主持本次講座,講座采取線上騰訊會議與B站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


        本次講座适逢當代俄羅斯著名哲學家霍魯日Хоружий С.С.教授于不久前突然離世之際,徐鳳林教授以學術講座的形式以表達對霍魯日教授的悼念和追思。正如徐鳳林教授所說他隻是揭開了霍魯日思想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思想資源尚待後來者發掘。


       徐鳳林教授首先對作為霍魯日協同人學思想基礎的“靜修主義”進行了界定,并将靜修主義與西方哲學和現代科學概念間的關聯進行詳細闡釋。主要與以下五個概念相關聯:本體論、敞開、臨界、他者、協同學,進而将靜修主義概念轉化為現代人學話語,并融入到俄羅斯哲學的理解範式中。

       在對靜修主義的相關概念進行簡釋後,徐鳳林教授引出霍魯日極為原創的協同人學理論,對協同人學的五個基本原則即本體性、協同性、能動性、敞開、外源能量、建構性和三個展開面向即向存在邊界的敞開、向無意識邊界的敞開、向虛拟實在邊界的敞開進行集中論述。徐鳳林教授将霍魯日的協同人學與東正教神學、西方哲學和俄羅斯哲學的相應經典理論關聯起來考察,将人從“臨界”生存之境向作為最高存在的“他者”趨向的人學實踐深刻揭示出來,突顯了霍魯日協同人學的獨到之處。


    最後,徐鳳林教授力圖在霍魯日協同人學的“精神實踐”與儒家的“成人之道”之間找到文化交流與思想對話的可能性,将中國的先秦、宋明、近代以及新儒家中的儒學思想資源發掘出來尋找與霍魯日協同人學思想的共通之處,這對國内的俄羅斯哲學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啟示意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