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伟德官网地址多少邀請,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李忠路教授于12月2日19時做客我校人文講壇,發表題為《民生政策與政治信任——以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為例》的線上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趙岩副教授主持,柳建坤副教授評議。校内外百餘名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的老師與學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李忠路教授本次講座圍繞着以下四個闆塊進行展開:(1)政治信任的現狀與解釋;(2)民生政策與政治信任;(3)政治信任研究的幾點思考;(4)量化研究破解經驗;
政治信任是現代社會理解公民和政府關系的核心概念,是聯系個體公民與治理機構,乃至整個政治體制的紐帶。李忠路教授從概念界定、政治信任的測量、轉型期政治信任特征、制度路徑解釋、文化傳統解釋五個維度簡述了政治信任。而政治信任——尤其是處于不同社會階層群體的社會信任路徑——與民生政策之間的關系看似是必然的,但深入下去的時候又仿佛是水中月影,不易把握。尤其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重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的背景下,雖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強對于民生政策的傾斜力度,但更多隻側重了相關政策的經濟收益,而對其政治收益未能透徹分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界尚未對民生政策與政治信任之間的關系鍊條分析清楚。李忠路教授的本次講座的主旨就是對該問題進行一次實證性探讨。
李忠路教授以《“雪中送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民衆對基層官員的政治信任》文章為例進行講解。
【研究背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在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過程中,也有些群體并未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随着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的日益擴大,弱勢群體的政治态度及其對社會穩定的潛在影響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研究問題】在“央強地弱〞的政治信任格局下,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層政府如何才能獲得民衆特别是弱勢群體的政治信任和支持?這一問題的解答對于深化改革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意涵。文章嘗試的貢獻在于:試圖證明政府績效發揮作用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是政府績效的可感知性:即個人能否感知和意識到政府的績效表現;第二是政府績效的惠及性:即個人能否從政府提供的服務中獲益。
【數據與測量】研究使用了CFPS2012中11324個家庭中的29908名成人數據,以及區縣低保救助率與區縣經濟發展水平。控制變量包括:社會經濟地位和政治身份變量、人口學變量、社會信任變量、社會問題嚴重程度的主觀評價。研究發現,相比于沒有領取低保的群體而言,領取低保補助的群體的社會經濟地位更低、社會信任水平也更低、對社會問題嚴重程度更樂觀、對基層官員的政治信任水平更高;政治信任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弱勢群體對基層政府官員的政治信任水平顯著低于非弱勢群體、低保補助能夠帶來積極的政治信任、低保補助對若是群體的邊際效益更大。
中國當前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變遷。政府的每一項改革和舉措都可能牽涉到相關社會群體的生計和利益,并可能會影響其生活機會及其對政府的信任。盡管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體上說已經惠及了大多數民衆,但伴随着經濟體制和社會保障體系改革,也有些群體并未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維護弱勢群體的政治信任與政治支持,對于深化改革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意涵。
接着李忠路教授分享了量化研究破解經驗,介紹了量化研究如何在“群體差異”、“效應差異”、“社會選擇”、“影響機制”四個層面上破題;并分别用具體的四篇經驗研究論文為例做了具體介紹。
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人文學院柳建坤副教授對李忠路教授的講座進行評議。柳建坤對李老師能夠分享其研究成果和量化研究的經驗表示了感謝,認為這對于同學們的研究與學習很有幫助。政治信任是對中國現階段國情有着重要現實意義的議題,李忠路教授的系列研究推動了該領域的知識增長。同時,柳建坤老師也對如何完善這篇研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具體包括利用客觀指标測量研究中的“可感知性”;對“弱勢群體”的界定可以參考一些經濟學領域中通過相對位置判定法;在模型解釋層面可以嘗試使用“中介效應”增加解釋鍊條,例如把“生活滿意程度”作為民生政策與政治信任的中介變量;同時可以關注年齡的效應。
李忠路教授此次分享,深入淺出,語言平易近人,卻發人深思。講座的最後,趙岩副教授對李忠路教授的講座進行了總結,在表達真摯感謝的同時,邀請李忠路教授在疫情穩定後來到伟德官网地址多少再次交流。
講座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U4y1M7cP?from=search&seid=57101049871137967&spm_id_from=333.337.0.0
李忠路教授簡介: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學研究室主任。主要關注教育社會學、社會心态與價值觀、社會分層等領域的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于《社會學研究》、《社會》、China Quarterly等期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一項;深圳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一項;在《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文章。曾獲2017年深圳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中國社會學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