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壇】第233期: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性改革——田野課堂的構想與實施

時間:2021-12-12作者:宣傳中心文章來源:人文學院浏覽:1669

(人文學院 周凡、曾詩妤報道)12月7日晚7時,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馮仕政教授做客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人文講壇】,進行了題為《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性改革——田野課堂的構想與實施》的線上講座。講座由鄭莉院長主持,校内外200餘名師生在線參與。

馮仕政教授從以下五個方面對“田野課堂”進行了介紹:(1)緣起與曆程;(2)定位與理念;(3)目标與任務;(4)内容與抓手;(5)要領與導向。

馮教授首先回顧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建系之初,社會學前輩們是如何踐行“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教學理念,注重社會調查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貫徹從田野中來、回到田野中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在與當下的比較中,馮教授點出,在社會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缺乏對于學生“總成”能力,即思想力、行動力、完成力的訓練,體現在缺乏條件以及缺乏手段兩方面。

“田野課堂”的構想和實施正是以“把學生培養成富有家國情懷(價值取向)、明瞭中國故事(事實把握)、闡述一般規律(學術素養)、緻力社會發展(實踐能力)的人”為航标,從而實現對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再造和重組

 

具體而言,田野課堂就是通過讓學生在學院課堂與田野之間往複穿梭和疊代翻轉,從而達到不斷錘煉他(她)們的思想力、行動力和完成力的培養目标。為此,“田野課堂”的中心任務就是将教學模式從“封閉性-内演性-松散性-靜态性”向“開放性-臨床性-集成性-穿梭性”轉變。“田野課堂”以“五實”——實境教學、實戰課堂、實務課程、實踐成果、實作友圈——為途徑,實現“三結合、六循環”,即通過生産力建設與生産關系建設的結合、能力建設和團隊建設的結合、學科建設與社會建設的結合,推動校園與社會、教學與科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思辨與行動六對關系的良性循環。

歸結起來,“田野課堂”的教學實踐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問題為指引(問題導向),以完成一定的任務為目标(任務導向),注重實踐的成果(成果導向),強調各類主體之間的互惠關系(互惠導向),從而實現各個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最後,馮仕政教授對“田野課堂”實踐進行了總結和延伸,并指出其具有的更大潛力。

馮仕政教授的講解部分結束後,參與講座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踴躍的提問,馮仕政教授就代表性問題做出了精彩的回應。最後,鄭莉院長對本次講座做了總結,并表達了真摯的感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