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主題:邁向數字時代的民法
主講人:王利明
主持人:鄭莉
與談人:房紹坤 王歌雅
講座時間:10月14日14:30—16:30
講座平台:啟航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與騰訊會議
會議ID:894 834 607
主辦單位:科學技術研究院
承辦單位:伟德官网地址多少
報告人簡介:
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法學方法論、民法總論、物權法、債與合同法、人格權法、侵權責任法、商法理論、司法改革等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後期資助項目等國家級課題7項。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法學核心刊物上發表300多篇學術論文。論著先後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法學類一等獎五次、二等獎一次,并先後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法學教材一等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九屆中國圖書獎、第十四屆國家圖書獎、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王利明民法學研究系列》(十三卷)榮獲第八屆中國軟科學獎特别獎。領銜主編的《中國民法典釋評(十卷本)》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講座提要:
邁進數字時代後,數字财産的無形性,對傳統民法“物必有體”的觀念提出了挑戰。由于數據财産産生的無限性、财産與人格權益的融合、财産形态作出“物債二分”的困難、利用的非排他性等原因,需要針對數字權益轉換解釋範式,構建數據财産等新型财産的權利體系。在數字時代,由于交易的客體、方式和内容等發生了變化,合同法中典型合同規則也應當随之發展。針對數字社會人格權益内容的擴張,新類型人格權益不斷湧現,人格權益利用與行使方式的多樣化等,必将促進人格權法的不斷完善。民法需要從注重有形财産保護到注重無形财産保護,構建對數字權益的有效保護規則。在價值理念方面,應當既注重意思自治也注重維護人格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