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壇】第240期:中國醫學人類學四十年——進展與走向

時間:2023-05-12作者:宣傳中心文章來源:人文學院浏覽:648

(宣傳中心記者團記者 張箬玘、陳姝霓報道)5月10日晚7時,由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主辦的第240期人文講壇講座于騰訊會議平台舉辦。本次講座主題為“中國醫學人類學四十年:進展與走向”,由人文學院高明華教授擔任主持人,中山大學餘成普教授受邀主講。人文學院部分師生參與講座。

餘成普,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院長,研究方向為醫學人類學和醫學社會學,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民族研究》、BMCPublic Health、BMJ Open 等國内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

講座開始,餘成普教授介紹了醫學人類學的早期研究,引出了此次講座的内容:醫學人類早期的“應用”與“理論”之争。接着,餘成普教授對中國醫學人類學的三個階段進行了闡述,具體分為引介階段、學科理論的應用階段、田野和理論并重,并仔細講述了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之後,餘成普教授從“凱博爾範式革命”當作切入點,分析了“凱博爾範式革命”對醫學人類學和中國的深刻影響,挖掘了凱博爾的基本方法論,從中深入理解了基本方法的好處和弊端,對“凱博爾範式革命”進行了深度反思,向師生解釋出自身對“凱博爾範式革命”的見解。此次,餘成普教授又從其中引申到“民族醫學”,為了方便師生理解,餘成普教授列舉了幾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引出了醫院民族志,說明了現在既有的對民族醫學的兩種研究路徑,即民族信仰和醫藥,引申解釋了對民族醫學的反思。然後,餘成普教授分析中國醫學人類學的第一波浪潮,講述了其中可能的推動力,探讨了中國醫學人類學第二波浪潮的可能性,表明了新冠疫情在其中所造成的影響力。同時,餘成普教授用自己的見解闡述出了疫情對于人類學學科的影響。最後,餘成普教授向在場師生說明了醫學人類學未來的走向,并分為了五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于醫學人類學未來發展的期望。

講解結束之後,來自各地高校的學子紛紛向餘成普教授表達出自身的困惑,餘成普教授耐心地對其講解,并與學生們進行積極溝通。經過本次講座,在場師生表示受益匪淺,對中國醫學人類學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