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主題:人口流動分析範式及中國人口省際遷移流動分量辨識
報告人:丁金宏
主持人:張浩
講座時間:2023年6月3日9:00-11:00
講座地點:主樓N301
主講人簡介:
華東師範大學人口所所長,上海市人口學會會長,中國人口學會人口資源環境專委會主任,長期從事人口地理學研究,探索人口理論、人口遷移流動、城市化、胡煥庸線、生育政策等問題,出版《人口空間過程》《理論地理學》等專著,在人口研究、地理學報等發表論文100餘篇,承擔多項國家社科、自科研究課題,獲得多項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及上海市級學術獎勵。
講座提要:
中國人口遷移流動的統計口徑獨特多元且多變,不僅困擾人口遷移研究,而且削弱了國際可比性。通過對比分析聯合國推薦的遷移口徑,界定出内涵更為複雜的中國人口普查口徑下的五類流動人口;由此建構中國人口流動分析新範式,指出流入與流出并不是直接的反流關系,而是各有自己的反流即流入—返出、流出—返入。借助普查間人口遷移隊列,以留存率為基礎構建辨識省際人口遷移流動分量模型,2010至2020年省際流動人口的累積留存率為30.3%,年均留存率為88.7%,按此逐步模拟計算出中國分省人口增長的全要素平衡表,分層分析人口增長的要素組合類型及其區域分布特征:人口總增長分為五種類型,其中流入主增型主要分布在直轄市和東部沿海,生育主增型和生育超增型主要是西部省區和中部農業大省,流出超減型和流出主減型分布在晉蒙甘和東北三省;人口機械增長分為快增、平衡、遷出超減和遷流雙減型,平衡型呈現的連續條帶使全國自西北向東南形成“W”型剖面;人口流動分為流入、流出和平衡型,平衡流動帶大緻平行于胡煥庸線,流入型呈東西對接的雙“T”型結構,流出型集中在東北、朔北連續地帶;流入和流出都存在高相關性反向流,且流入率與流出率之間也顯著負相關。人口流動分析範式和模型可進一步推廣至包括國際遷移在内的“求籍遷移”及包括升學、就業、結婚等身份變化在内的身份遷移的研究,以實現中外人口遷移話語體系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