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主題:二戰後國際法體系演變與中國角色
報告人:盛紅生
主持人:劉久
講座時間:2023年6月7日19:00
講座地點:主樓N301
主講人簡介:
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法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和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先後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法學碩士和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0年受英國外交部“志奮領”獎學金資助,在英國諾丁漢大學法學院學習“國際刑事司法與武裝沖突”專業并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受中國政府派遣,任聯合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維持和平特派團(MONUC)軍事專家,先後擔任軍事觀察員隊長、高級翻譯和工兵參謀等職。2005年2月被聯合國秘書長特别代表委任為“刑事案件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主持調查國際刑事案件。2011年6月起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聘為“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講座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年來,國際法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國際法主體持續增加并日漸多元,國際法客體也不斷擴大,一批國際法新分支陸續形成,國家權利義務範圍也并行擴展;另一方面,國際法體系“從主權優先到人權優先”“從同意導向到強制導向”以及“從整體性到分散性”的轉變日趨明顯。中國與戰後國際法體系的互動始終是雙向的,在國際法體系對中國的發展與崛起産生重要影響的同時,中國也以自身的能力和方式塑造着國際法體系。由于兩者的密切互動,在努力實現國内國際兩級法治的過程中,中國應當也能夠成為國際法體系的建設性力量。中國推動國際法體系發展的具體路徑應當是,通過從融入到參與、從主動到主導,最終實現從規則“接受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身份轉變,逐步引導改變不合時宜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推動構建新的國際法體系,在增進人類福祉的同時,有力維護中國自身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