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伟德官网地址多少林中路講壇第33講、紅楓講壇第3講成功舉辦。本次講座主題為“饒宗頤先生的中國香港史研究”,主講嘉賓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高級研究員、副館長(學術),著名作家鄭炜明博士。該場講座由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伟德官网地址多少圖書館、黑龍江省中東歐與俄羅斯思想文化學術交流基地聯合主辦,伟德官网地址多少兼職教授、黑龍江大學教授柴文華老師主持,伟德官网地址多少副院長楊國慶教授做開場介紹。
講座伊始,鄭炜明博士介紹了饒宗頤先生中國香港史研究的背景。饒宗頤先生幼承家學,在其父教導下奠定了紮實的方志學和地方史研究基礎,早在上世紀50年代,香港學術界雲集了羅香林、簡又文、王世昭等南下學者。饒宗頤先生自1957至1960年間,與他們一起對南宋末與九龍的曆史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讨。
在鄭炜明博士看來,饒宗頤先生以窮究史料、考證史實的傳統治學方法,樹立了以中華民族曆史文化為本位的香港史觀。饒宗頤先生認為,早在被迫遭受殖民統治之前,香港就久已納入中國曆代政府行政管轄之内,在經濟和文化上取得顯著成就,“香港是古代百越地區濱海一港口,英國人未來之前自有經濟價值,鹽業、采珠、香市、陶瓷業都有重要地位”,這種觀點從理論上極大地突破了西方殖民主義史觀所宣揚的所謂“香港史前史”的話語陷阱。
鄭炜明博士認為,從研究内容上看,饒宗頤先生的中國香港史研究涉及史前岩畫、殷商時期南丫島大灣出土的牙璋及其所象征的中原禮制文化傳播、李鄭屋村古墓的磚文考釋、唐代靈渡山的靈渡寺和南漢時期屯門山的杯渡禅師石像等及其與杯渡禅師的關系、東莞古鹽場考證、唐宋與香港相關的古地名考證、南漢宋元以來香港曆史上的經濟生産和貿易、南宋末二帝海上行朝曾過九龍的史料史事和史迹的考證等一系列内容。而在研究方法上,饒宗頤先生既用到了鈎沉、彙輯和爬梳傳世史料的考證方法,也用到了傳統文獻學中的目錄、版本、校勘、訓诂等方法,同時還運用了古史研究中二重證據法。
在講座結束後,柴文華教授從曆史觀、文化認同以及治學方法三個方面,評述了饒宗頤先生中國香港史研究對于當代學子的啟示。來自法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與鄭炜明博士進行了熱烈的提問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