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獲批承辦2024年CAAI第九屆全國大數據與社會計算學術會議

時間:2023-07-21作者:文章來源:伟德官网地址多少浏覽:1088

2023年7月15日-18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協會主辦、CAAI社會計算與社會智能專委、新疆工程學院承辦的“CAAI第八屆全國大數據與社會計算學術會議: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我院教師吳肅然、趙岩、李昕茹、李天朗全程參加,并主辦了“社會學視角下的智能社會轉型”專題論壇。據悉,我院将在2024年承辦CAAI第九屆全國大數據與社會計算學術會議。吳肅然老師在專委會會議和大會晚宴期間,向與會全體專家學者介紹了第九屆會議籌備情況以及《智能社會研究》期刊概況。

“社會學視角下的智能社會轉型”專題論壇由吳肅然老師主持。五位發言人從智能社會的基層治理、大數據與行為實驗相融合的研究範式探索、AIGC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數據的可行性、智能社會的階層結構轉型,以及基于社會系統視角的社會模拟五個方面展開讨論。

之江實驗室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董波介紹了浙江“法治大腦”建設情況。在他看來,智能法治領域是探索計算社會研究的最佳“演練場”。将知識圖譜與大語言模型相融合,有助于針對基層矛盾的糾紛焦點模糊、調解依據多樣、治理路徑複雜等特點,形成兼顧法理與情理的矛盾糾紛輔助化解方案,并且有效應用在矛盾調解策略設計、結果預估、文書生成等領域。數字調解員技術在浙江基層治理過程的運用即是一個具體案例。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科與法學學院孫佳音副教授,針對大數據在計算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可用性困境、因果推斷困境、合規使用困境,提出了一種融合大數據分析與小樣本行為學實驗法的研究範式。該範式一方面能夠利用實驗方法解決大數據分析中的因果推斷困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隐私計算彌補社會大數據的可用及合規困境。孫佳音副教授以環保消費為例,探讨了該範式下親社會消費行為的信任路徑建立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政光景助理研究員,基于AIGC與UGC的對比,探讨了AIGC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數據的可行性問題。在他看來,作為研究數據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對哲學社會科學産生重要影響。由于LLM的訓練數據和生成邏輯根植于自然語言,AIGC符合真實世界中的自然語言特征,這是它成為可靠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數據的根本依據。政光景助理研究員進而從情感視角、信息視角和語義視角三方面,在與UGC的對比下說明了AIGC的文本特征。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範曉光研究員從技術與不平等的曆史演進視角,探讨了智能社會的階層結構問題。智能社會場景下,數字技術不僅提高了個人禀賦與社會位置的匹配度,而且正在改社會科層體系,社會地位與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聯系更為緊密。平台經濟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響都表明了這一趨勢。在此背景下,應該積極應對平台經濟的“零工化”風險,重視全民數字素養的提升、探索傳統教育模式的新發展。警惕社會生活的“金融化”,融合高維化的社會結構,打破數字技術導緻的社交“繭房”。構建第三次分配的社會基礎,并且探索稅收調節财富分配的路徑。

中南大學自動化學院的呂鵬教授介紹了其基于社會系統視角的社會模拟研究。在他看來,社會模拟研究路線下的智能社會治理可以劃分為:社會刻畫、社會知識、社會模拟、社會預測、社會幹預、社會優化六個環節。在社會系統層面,應從社會結構、社會演化、國家演化等角度出發,對社會進行仿真模拟,以監測、調控社會系統的運行狀态;在個體層面,通過智能體系統建模方法,對社會行動者進行建模,揭示個體感知、學習、行動、進化的邏輯機制。在事件層面,通過模拟、學習、優化、疊代算法,精準刻畫全生命周期演化動力學全過程,實現特定事件類型與場景的建模、預測、幹預、優化。

會議最後,吳肅然老師向專委會和全體與會學者表達感謝,邀請大家2024年再次相聚于北國冰城哈爾濱,引發與會學者熱烈反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