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4:00—15:45,伟德官网地址多少主辦的學術工作坊“口述史、集體記憶與新中國工業建設”在啟航活動中心教師沙龍如期舉辦。工作坊由人文學院鄭莉院長緻歡迎詞、王愛麗教授主持,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海燕教授、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胡潔研究員、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助理、社會學院教師陸遠,先後進行了題為“把主體性與時間性帶回來——兼論口述史訪談與深度訪談的異同”“口述史訪談與曆史場景的重返”以及“新中國口述曆史研究的潮流、特征與趨勢”的發言。學院社會學系師生與發言人展開了熱烈交流。
周海燕老師以深度訪談和口述史訪談兩種研究方法的對比為切入點,強調口述史方法的主體性與曆時性是其區别于深度訪談的一個重要特征,而主體性與曆時性也是探讨個人如何将自身置于集體和曆史當中的重要維度,并希望能夠通過此種解釋回應曆史學界對社會學領域的口述史研究的批評。
胡潔老師從操作層面将口述史訪談方法概括為傾聽、提問、回憶、叙事四個過程,并從此種連續過程中完成口述史的曆史場景的搭建。胡潔以自身的研究實踐出發,指出了研究者在田野中需要注意的研究細節以及整理資料時需要關注的重要節點,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陸遠老師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口述史研究分為四個具有不同主題、不同方法、不同取向的階段,從中梳理出中國口述史研究的時代要素和理論脈絡,并展望了口述史未來的理論化、方法化和跨學科化的趨勢和前景。
據悉,本次學術工作坊是周曉虹老師帶領研究團隊東北之行的重要環節。該活動對于我院師生深入了解集體記憶和口述史研究領域前沿動向、理論發展和典型方法,具有重要意義。